胡竹菁教授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对人类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理论思考和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人类推理的加工过程的“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围绕这一理论模型,近几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和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各一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和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各一项。在该领域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人类推理的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获江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探新》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其中,“‘心理模型’和‘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自1995年以来,胡竹菁教授将其研究成果分别在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亚洲-太平洋地区心理学大会(1995,广州)、第二届(1997,香港)和第三届(1999,北京)全球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第27届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学术研讨会(2000,瑞典)等国际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上与同行专家交流,受到同行好评,表明我校有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具特色,并在国内外有了一定影响
胡竹菁教授在我国中青年心理学工作者中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我国专业学术期刊《心理学探新》杂志于1999年复刊后,在他主持办刊的后(1999-2002为常务副主编;2003年起担任主编)使该刊的学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受到我国心理学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目前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江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